上分宝:值得大家信赖的下载网站!
时间:2023-11-09 15:41:11来源:互联网
文丨游公子不叫马冬梅@bigfun社区
导语
还好毕方上没多少人关注我,不然指定得说我太监了、鸽了、up主化了。
写这个系列,姑且算是系列吧,一方面是受到贴吧老哥的启发,另一方面也是@电脑玩家布雷泽那次在评论区说了一句,之后我想了很久。
去年年初《全境封锁2》某个口碑崩塌的事件后,我在另一个平台上谈过当时育碧错在了哪,有好事的玩家给转到贴吧微博小黑盒,甚至有拿那篇文章骑育碧脸的。反响倒是还不错。
这次借着《全境封锁2》年2内容更新结束,加上快过节了还算清闲,跟大家聊聊《全境封锁2》有过哪些高光时刻,也细数育碧Massive的罪恶,如何踏着历史错误的韵脚摧毁了本应成功的IP。
这一系列会根据《全境封锁2》的版本更新为顺序持续更新。考虑到《全境封锁2》已历经两年共12个大版本,并且我以前的截图比较少,所以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插图可能(经常)会对不上版本。
第一篇从E3 2018讲到开服,分上下两部分。本来我也啰嗦,再加上思维比较发散,甚至会聊到和这款游戏不相关的事,从业者也可以借着育碧Massive工作室犯下的错去反思自己的工作,通过育碧Massive的设计来看做一款MMORPG该绕过哪些坑。
大家有什么想看的游戏迭代或者版本更迭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如果我都经历过,以后跟大家慢慢分享。
今天这部分我们来聊聊从E3到发售前期的一些事件,与游戏核心机制的设计。下篇讲发售前期的装备、游戏内容和PVP。
开始之前,先做一点科普。如果你玩过《全境封锁》初代,理解起来就会非常容易。如果你玩过2代,就可以直接进入正题了。
首先是TU。TU是Title Update的缩写,意为主要更新。TU x就是指第x次主要更新,说白了就是第x个大版本。1代的版本往往被称为1.x,2代也有以版本号(v1.0x)代称的说法,但玩家通常都叫TU x。
然后是“三围”和定位和BD。不论是1代还是2代,《全境封锁》中的角色有三项属性,分别是攻击属性(一般叫做火、火力),防御属性(体、体力)与技能属性(电、电力),三围指的就是这三种属性的多寡。
由这三项属性的选择和堆砌,角色分别有七种方向,即单一属性的全火、高体、电工,与混合配装的火体、火电、体电和火体电。
由这七种方向,引申出玩家的定位,这一点和其它MMORPG游戏一样,搞“战法牧”定位,包括输出配装(DPS,火体、火电为主)、肉坦配装(tank,高体、火体为主)、电工配装(skill,除了狭义的纯电工,广义上也包括火电、体电、火体电);而电工又细分为群控(CC)、攻击性电工(atk-skill)、奶妈(healer)、纯辅助(support);再往下细分,攻击性电工还能分出一类爆破电工(EM-skill,俗称炸B)。
每种定位都有不同的配装(build),简称为BD,像当前版本典型的全火输出装。
以这张为例,这套BD是全火突步输出(TU11)
暗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中玩家可以进行PVPVE的合作与对抗。如果选择进入叛变状态,对抗其它玩家,这种情况叫做叛变,玩家群体习惯叫开红。而不进入叛变状态与叛变特工对抗叫杀红。开红的玩家如果不想以被其它玩家杀死作为自己的结局,那么就需要想办法避开其他玩家,耗到叛变计时器归零,这个过程叫做跑消。
最后说一下白字。白字是武器自带伤害值的基础值,会在一个范围内随机波动。由于《全境封锁1&2》中面板上的武器攻击力会受到装备词条的影响,所以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队里的奶妈:“我这掉了把碳纤维M700,游骑兵天赋,8万8威力。”
队里的全火狙击手:“太拉了,不要。”
然后狙击手完美错过了毕业武器,奶妈直接给这把狙拆了。想再刷出来恐怕就要猴年马月了。
我就是那个全火狙击手。
所以在TU8以前,想分享武器就得扔到地上,让需要的人自己来看数值,不然就会闹出上面这样的惨剧。
故事要从E3 2018讲起
E3一年一度,一饱眼福。
E3 2018,又到了各路开发商发型商诓骗VC和玩家,为18年下半年和19年春天发售窗口打基础的时候了。
不过这次E3上的育碧似乎和往年不太一样了。以往来说,会宣布今年秋冬和第二年春季若干款游戏的发售与开发进度,这其中一款是主推的产品,在营销、行销、宣传上都会加带力度。
然而这一年育碧推了三款产品,《刺客信条:奥德赛》《荣耀战魂:烈火行军》DLC,和今天的主角,一部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作品,《全境封锁2》。
是的,从纽约转移到华盛顿特区的《全境封锁2》。
这种惊讶感不仅在于舞台和背景的变换,也不在于之前我听到的传闻确实都是准的,而是因为这次的预告展示了《全境封锁2》的新要素:
新的敌人类型和血量机制,如全身覆盖装甲的敌人:
重甲兵的护甲需要分块敲掉
装备品牌和品牌加成:
早期的中国光能的logo就是面具的那个龙头,现在替换成了篆体的“光”,像中国光KM9背包上的logo也是这个龙头,而非“光”字
包括特化武器系统在内的30级后end game content:
转轮榴弹发射器
对面的Duke用的是十字弩,但我猜早期这玩意的设定是用于暗杀,而非现在的破甲
其实《全境封锁》早期demo有暗杀的玩法
新的技能,如化学物质发射器和蜂巢:
左面的Duke手里握着的是打出装填药后的发射器
地上的是刺针蜂巢,当时的logo还是六边形
新的“诱捕”状态,以及能够施加诱捕状态的敌人兵种:
可以通过射击来破坏镇暴泡沫
以及更接近于《全境封锁》在E3 2014上的画面水平:
这个时候《全境封锁》的1.7与1.8版本已经是相当成熟的版本了。
当时比较可信的说法是Redstorm负责这两个版本的维护,Massive的一部分员工负责内容开发,主要都把心思放在2代的开发上。
大家奉为圭臬的机密装备组讹传是Redstorm的心血,其实还是Massive的造物。
没过多久到了8月,2代的预购开了,我一点没犹豫,直接在Uplay上终极版一步到位,就像2015年面对三次跳票的初代《全境封锁》一样。
为什么不在Steam上买?
因为Steam迟迟没开预购,当时不少人都觉得要坏菜,育碧打小算盘了。
到了19年初,果不其然,育碧反水,Steam下了《全境封锁2》的页面,《全境封锁2》上了Epic,最终还是要挂在Uplay上,而且育碧也没在Epic上有国区,倒不如Uplay预购了。
特别有意思的一件事是育碧在E3 2018上展出了一尊特工雕像,并且宣布会把参与A测的玩家的ID刻在上面,for respect, you know ?
Salute.
A测,姑且不多谈
由于NDA的关系,我不打算多谈A测的内容,但玩过A测的玩家都会忘不掉全自动手枪G18的存在。从B测起这把手枪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但它却在年2 DLC《纽约军阀》的结尾再度出现。
特工凯尔索手上的就是格洛克,我记得基纳掉在地上的配枪好像也是
中规中矩的B测
后面的两次B测玩起来缺乏A测时的新鲜感,至少我感觉是中规中矩。
当时我给另一家媒体写封闭B测评测的时候,横竖是吹出了花。为了评测,我一介N吹甚至借了一台A卡机子去做性能测试。
第一轮B测只提供给预购玩家和中签的欧洲人,两个主线任务,华盛顿大酒店和杰斐逊贸易中心,几个小支线任务,还有东暗区和PVP冲突战的遭遇战模式。除此之外,入侵战的杰斐逊贸易中心和三个特化职业的体验也包括其中。
这次测试出来之后普遍反馈是AI太强了,懂得如何以他们当前的兵种分配完成灵活的战术,肉坦堵你路突击兵绕后包饺子是常态。
Massive的反馈是:
这是一部汤姆·克兰西系列的战术游戏,敌人当然会懂得如何作战。
好,我信了。
半个多月过去,第二次开放B测向所有玩家免费开放。这次和前一次的内容没多大区别,主要是多了一个真实之子派系的副本。
AI还是没削。不得不说Massive主意挺正的,游戏不好白相嘴还硬,阿胡卵冒充金刚钻。
在前作中作为冲锋枪出现的改装USC在本作变名USC.45,摇身一变成为了步枪;前作中能够全自动的LVOA-C和轻型M4也都变成了半自动的步枪。
不过,塞翁失马,两次B测的步枪都比较强势,准星回中快,DPS也高,唯一的缺点就是备弹只有280发。
B测的特化武器弹药为粉色,三围的标志都是白色的,这些和正式发售版本不一样。
粉色的特化弹药
三围的标志都是白色的,当时玩家头顶的buff标志我印象里也都是白色的大方块
顺便一提,在入侵战中面对的敌人是黯牙,一个掌握军事高科技的专业佣兵组织。黯牙军医会使用EMP沉默玩家技能,解除被干扰效果时ISAC会说一句System restored。
然而正式发售之后,这句System restored就不知所踪,直到20年初的TU8才重新出现。
TU1:一如大象席地而坐
终于到了3月中旬,开预载了。
当时贴吧里面有老哥试了把B测文件拷到安装路径下,免除了不少下载时长,和《彩虹六号:围攻》把TTS的文件拷到安装路径下省下载时间异曲同工。
正式发售的那天晚上,按理说我一个预购终极版的当然能够正常登入。但每当我捏完脸的时候,甚至没捏完脸的时候,就会跳Delta-03报错。
育碧官方的说法是只有黄金版和终极版才能提前玩,标准版提前进入就会报Delta-03。
我笑了。我连Uplay点数都没用,原价预购的最贵的版本,现在你跟我玩这套?(其实是因为8月份那会儿Uplay点数不够,换不了八折码)
一直到第二天的晚上十一点,我才成功进入游戏,没再报错。
还有一件事,罗技的外设会跟游戏冲突,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没有声音、闪退崩溃、按键无反应,逼得我换回了卓威。
黄金版和终极版的血亏之路,就此开始
开服前育碧Massive搞了次直播,我印象里大概是在公开B测和正式发售之间的时候,他们的社群经理汉米什·伯德在直播间里面突然宣布,取消终极版玩家的额外贮藏箱空间,替换为30级之前可以提前使用,30级的时候标准版玩家可以解锁150格的空间。
没玩过这游戏的话,可能你对贮藏箱没什么感觉。
就这么说吧,前作的贮藏空间最早是50格,光是收拾东西就得一个小时起步。
后来1.3拓展到70格还是不够用,又取消了武器涂装占用格子的设定,依然不够用,我印象里是Last Stand DLC推出之后才拓展到现在这个大小。
育碧这是和买了第一年通行证的玩家过不去?
是,也不是。
这背后主要和Reddit上的那些红脖子乡巴佬有关系。
这帮人普遍认为认为这属于P2W,即花钱变强。而他们对于买断制游戏最看不得这种事了。
在玩家眼里,第一年通行证的内容可以说是血亏,这也是很多人在第二年《纽约军阀》开预购时犹豫再三的原因。
为什么?大家看一下第一年通行证都有什么,自然就理解了:
提前三天游玩,实际是我到了发售的第二天才玩上,与我同病相怜的还有很多人;
八个机密任务,又名“解谜和跑路都非常麻烦,小品式的短剧情也不过硬,拿完独占挂件就不会玩第二次的传送点”;
年1的新副本(除了raid本)提前七天玩到,考虑到这些副本多数都很烂,提前与否没多大意义;
后续三个特化职业可以直接使用,但职业战地考察的奖励还得做任务才能得到;
奇特武器冷酷无情和摇篮曲的图纸,本质上是另两个奇特无情和美梦的换皮,以及不能升级的1级冷酷无情和摇篮曲;
几套服装,也就特勤局那套比较对我口味,还有个ChinaJoy上免费送的小熊挂件;
人人都有的150贮藏箱容量,只是黄金版和豪华版在30级之前可以先用上——话又说回来,除了通用插件,谁还会囤积30级之前的装备?
抛开《全境封锁》1代的种种事情,单论2代来说,第一年通行证属实是对玩家们的信任重拳出击。
额外的消费几乎没有带来任何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游戏内容,这件事本身对于游戏舆论就是一个导向突破口,一旦被“友商”和媒体咬死,其实是一件很难办的事。
很多情况下宁可去搞一些P2W去稳定头部用户,保证长期用户利益,或者借此做长期用户的转化,也不要给对手落这样的口实。
服务器和反作弊
和前作一样,2代还是采用独立服务器,但不一样的是,这次玩的是专用服务器和云服务器的混合。排队序列在云上处理,游戏的数据由独立服务器进行交换。
就事论事,这是《全境封锁2》最大的技术优势之一,开发成本和运营成本也不低。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却出现了大量问题,比如我在发售首日无法正常登录,很可能和服务器端的认证算法和排队序列算法有直接关系。
1代掉线多严重大家也不是不知道,2代在这方面确实好了很多。
专用服务器除了改善网络环境的作用以外,也和反作弊息息相关。
由于是专项服务器,数据直通,采用专用加密算法,所以想突破这套东西做外挂其实不容易。反过来讲,流行的IC、TMD这些外挂,非常有可能是从质控侧流出的测试工具。
至于小蓝熊EAC,回头看看《Apex英雄》,只能说聊胜于无。
操作和基础机制,与前作形似神异
我认为作为设计师的职责之一是防止玩家自己毁了自己的游戏体验。 ——席德·梅尔
《全境封锁2》看上去、玩起来和前作差距都很大,可以说从设计的根基就相去甚远。Massive的设想是,PVE的交战过程是站桩对枪-找掩体对枪-回血-转移-接着傻对枪。
这种运动战说是不断移动,实质上是从掩体到掩体的位置转换,不断地用掩体分割敌群,不断地以掩体的转换以不同的开火位置打游击——如果你玩过可以回忆一下,2代半身位的窄掩体的比例明显比1代高很多。
当你实际游玩的时候,你绝对不会想经常暴露在掩体之外——即便是加了掩体间移动保护机制也不行,因为很多NPC的AI设置了对玩家掩体间移动的保护,但他们的道具,比如自爆小车、机枪塔,它们的AI却缺失了这部分判定。
而PVP,到了玩家手里就只剩下了傻对枪。
设计师自认为很cooooooool的设计,在实际游玩的过程中并非最优解,而玩家在反复游玩、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找出近似最优解,并反复使用,强化认知,这也就是所谓的平衡的自我矫正性。
2代对于血量的改动应该是最大的,将生命值和装甲值都划为HP。这里的装甲值写作AP,读作“血量HP的一部分”。
我们复习一下,1代的装甲值是装备固有属性的一部分,随等级提升而提升。1代的护甲本质上等同于我们在MOBA游戏中的韧性,或者减伤的一部分预计算数值。换言之,装甲的数值越高,与生命值、体力值加权计算得到的强韧度就越大,减伤幅度也就随之增大。
2代的生命值很尴尬,虽然能够自己慢慢恢复,但终归是比护甲脆。而且碰上毒气等于凉透了,因为中毒效果直接伤害生命值,不伤害护甲,就算你还有护甲,只要生命值归零就直接芜湖。后来又有玩家开发出来脱甲打架的骚套路,这才开始都研究怎么减小护甲值,增大生命值的BD。
而2代取消了1代的超量治疗,取而代之的是加成装甲,通过装备天赋、职业天赋等等乱七八蕉的方式触发,并且都有非常短的时长限制,不像1代的超量治疗一样随时间减少。
精确射手的职业天赋,蹲掩体给蓝甲
那么,把护甲独立为一部分血量是什么原因?或者说导致了什么?
回血的血包变成了按住回血,需要一段时间,而不是一代的按V快速扎针回血。延长打包回血时间不至于让玩家没法回血,好歹还有持续治疗的技能。
对PVP来说真正的问题之一,在于使得PVP过程中缺少快速解控(像是《英雄联盟》中的净化)的手段,就算你选精确射手特化职业也没多大意义。想真正免控的唯一途径是提升危害防护属性。而护甲不自带减伤,且减少玩家免伤、减伤手段的目的也是让PVP更容易上手,最终目的是逼着玩家以PVP为endgame的游玩重点内容。
像无法靠打包解控这样的结果还有很多。Massive对于HP的改动就像是亚马逊的蝴蝶,和一些其它因素一道导致了PVP对抗的机制深度不足的问题,明明指望着玩家都打PVP,但PVP却并没有足够大的乐趣。关于这点,我们留到下一篇谈PVP的时候再详细说。先放结论,之后再分析。
对于武器系统,Massive非常自以为是地加入了一个新机制,叫做“暴击距离”(这玩意有多恶心人呢?我在网上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有关的图片)。
大家就字面意思理解,只有在x~y的距离之内才能打出暴击,每一类武器的暴击距离都有区别。我印象里突击步枪的暴击距离是10到45米之间。
这一数值属性的设计目的是废了像突击步枪、轻机枪这类自动武器近距离贴脸和远距离压制的输出,迫使它们“回归”到中距离的定位。换个角度来看,他们以nerf其它种类武器的方式来变相提升适合近战的霰弹枪与冲锋枪,与远距离打靶的射手步枪和步枪的出场率。
其心可诛之程度,令我不得不想起了一个名为杰夫·凯普兰的男人。
从这个事其实就能看出来,Massive到底有多怕power creep(能力膨胀),多怕他们设计出来的垃圾装备和弱势武器没人玩。年1后续更新的很多武器也可见一斑,完全是拍脑袋想出来的玩具,还绞尽脑汁地逼玩家用。
Massive还对玩家对掩体的吸附性做出了调整。这件事他们确实汲取了玩家的意见,该得也着实很好,吸附距离更短,向后移动和翻滚脱离掩体的反馈时间更短,硬直也更短。
但我没想到的之后还会有人挑刺,并且Massive还听了这种鬼话,在后面的某个版本里加大了吸附力,同时增加掩体间移动的退出/进入掩体硬直时间。
两套滚翻滚出去又吸回了掩体是常事。而且还会经常出现对面炮打过来的时候,滚翻两下还在掩体里面,以至于来不及念出散兵坑祷词,接下来这处掩体就成为了你永远的家。
Massive做出如此调整的目的很简单——鼓励运动战,而非前作的踩圈打枪强化掩体。恰恰2代新的血量计算和恢复方式更适合阵地轮战。
也因为Massive鼓励运动战,基本上全局ttk都被下调了,也取消了1代的腰射暴击率惩罚,包括PVE和PVP。同时,前几次测试中的高强度AI依然保留。
初代《全境封锁》的核心玩法被嘲笑了很久,而且早在前作的1.3版本就出现了PVE打起来全是bulletsponge(子弹海绵),你打小怪半天它不死,小怪打你就是随便乱杀,暗区6的火爹那真是爹中爹。
而PVP打起来数值爆炸,原力遍地走,暗区基本没人能挂包,竖着走出来的都是挂哥。
1代1.3版本,育碧Massive工作室社区经理汉米什·伯德在暗区被挂秒了
所以这次Massive的设计目的是让玩家和NPC的ttk都变短,“更加真实”。
嗯,《全境封锁》1.3版本的开发者访谈里面他们也是这么说的,要真实,所以喷爹都不用拿霰弹枪喷你,一肘子就能带走一个人。
2代倒不至于如此不平衡——至少当时如此。
另一套“三围”系统
上面我们提到了“三围”的概念。一代中,不同的天赋需要足够高的三围来激活,并且三个属性也对角色的基础属性造成影响,是开枪打人更疼了,还是技能更有效,或是能抗伤害,也都离不开三围。
2代的三围又呆板又灵活。说它呆板,因为它不再与角色的基础属性相关,三围高了低了都不直接影响你的数据;说它灵活,因为天赋的激活需求会更加复杂,天赋、三围和数值同时兼顾的组合会更为繁琐。
我属于低情商的,狗嘴吐不出象牙,姑且称之为“繁琐”。高情商的玩家则称之为“更有深度”。
它的运作方式是这样:你身上的装备会有各式各样的属性,每一个属性会对应着一个主属性标识,比如技能冷却时间简短对应着电,暴击伤害对应的是火。而每一个标识会被归纳到三围之中,比如下面这件胸甲:
它的属性是1体2火。
那么以此类推,下面的三围就是10火8体0电:
而三围和前作一样决定着天赋能否启用。不过有些天赋会需求你的某些属性小于特定数值,譬如3-11-7的核心天赋之一“补偿作用”,需要少于3火激活天赋:
2代的三围不仅仅是属性选择取舍的体现,想要达成一套足够强的BD,必须要让三围尽可能满足更多的天赋。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套三围纯粹是为了和1代不一样而不一样。
三围不直接影响属性,虽然对混合型配装更加宽容,但数值的拉升依赖于装备,技能的提升过分依赖于插件,更何况会让兼容性非常好的几种天赋无法同时出现。早在B测的时候,这套三围系统就被各路人马骂了个够呛。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也就慢慢接受了。
当一套系统没什么问题的时候,不要动它。求新求变是创作、设计和开发的重要一环,最终的期望和目标是达到更好的结果。为变求变,恐怕是本末倒置了。
新的技能体系
说到底《全境封锁2》是一款RPG游戏,角色的成长体系是核心。
前作《全境封锁》除去三个大招以外(也就是所谓的“T”,官方名称是战术链接),总共有九类技能,但被保留到2代的当时只有盾、脉冲、机枪塔和溜溜球。相比于1代,四老天王整体来看都被削弱了。
脉冲不再自带暴击加成,只是单纯的侦察工具。2代加了两种新的脉冲,一种是投掷在远处实时扫描的遥控脉冲;另一种是可以EMP干扰敌方装备和技能的干扰脉冲,不具备侦察能力。1代的时候外国玩家普遍反应是建议把黄T改成全场短时沉默或者解控净化的大招,一直也没如愿,没想到2代加了一个干扰脉冲。
机枪塔的突击机枪塔没有什么变化,焚化机枪塔的扫射面改为正面的扇形区域,最早的时候还需要手动启动,脉冲和电击分支被取消(但迷惑的是鬣狗的技师有电击塔),增加了需要手动瞄准的狙击塔和重炮。
盾牌的机制做出了比较大的调整,说削弱了吧也是削弱了,说加强了也算是加强了一点。
盾牌在启用后不具备提高韧性减伤的效果,启用盾牌时无法自动收盾奔跑,需要手动收盾。并且盾牌使用的时候还不能切换左右肩。
非要说是增强了,在于盾牌的CD计算方式做出了调整,1代收回盾牌就会读CD。2代的盾牌收回后只会读1秒CD,接着就可以再打开,只有被完全摧毁了才会进入CD。而对于PVP,敌方的盾牌不再显示血量,这也算是buff了一下。
除了原有的全身盾(堡垒盾)之外又加入了两种新的盾牌,可以使用部分种类长枪的十字军和反弹敌方子弹的反射盾,这两种新加入的盾牌都是半身盾。
人送雅号“溜溜球”的追踪地雷只有毒气地雷被取消,上面说了,毒气造成中毒效果,在2代中毒绕过护甲伤害生命值,PVP就会很难平衡。1代的溜溜球只有技能精通“追猎者贝蒂”能够跳过矮掩体,2代的溜溜球却能球均跨栏炸人。
集束地雷的AI明显是重新设计了,1代的寻路方式非常蠢,并且经常出现两个子地雷左右互搏相互绕的情况,2代并没有出现这种。
另外几类技能被取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2代从地图设计到玩法上都在鼓励玩家打运动战,如果依然保留,就会“不符合我们的设计预期”
而新添加的4类技能分别是蜂巢、萤火虫、化学物质发射器和无人机——是的,1代被取消的无人机加回来了。
红圈里的无人机,那名玩家使用的设备是平板电脑
当初《全境封锁》还要像《看门狗》和《刺客信条:大革命》一样做手机APP,手机上的玩家能够操控无人机侦察和攻击,最后被腰斩了,无人机也包括在内
无人机的各个分支里面,非电工玩家最常使用的是治疗和反射。治疗一般都是PVE开荒的时候会带一个,短时间的持续回血不多,还是比打包更快;反射当时效果是短时间免疫伤害,后来给改成了减伤。而对于电工来说,突击无人机一直到TU5buff前打起来像刮痧,电工比较常用的是轰炸无人机。
蜂巢在发售前的预告里出尽风头,尤其是刺针蜂巢,动不动就能把敌人炸(扎?)到起飞,治疗蜂巢的定位接近于1代的支援平台,对于火体和全火没多大用,只有专门的奶妈才会考虑,使得它在非电工前无人问津。并且治疗蜂巢不具备倒地复活的功能,这个功能被划给了专门的复苏蜂巢——堪称是PVE好伙伴,PVP没ruan用的典型技能。
除此之外,还有个兴奋蜂巢,功能是移速加速、技能加速,危害防护、武器控制力和近战攻击力提升,如果不是速刷副本和暗区堵门,其实用处也不大,后来到了TU8取消了技能加速的加成。
看到哆啦A梦同款竹蜻蜓了没?那是蜂巢释放的迷你无人机
萤火虫的定位当时来看比较尴尬,因为这玩意需要瞄准,而且释放群控和伤害效果的时候是一直在飞来飞去的,时间太长,如果不是专门的群控电工去选择萤火虫,鸡肋谈不上,但是一通瞄准扔出去控不住几秒钟,也挺心累。
化学物质发射器的定位基本对标1代的治疗针和粘弹发射器,分别对应着2代的增强剂和氧化剂。火种和镇暴泡沫都是群控技能,能够造成燃烧和诱捕两种状态。
其实说来说去,2代只有8类技能,却基本能够覆盖各种需求,其中群控和功能性的技能占比很大,大部分的技能分支都有治疗、输出、群控、抬血线这几类。
这种设计的目的很明确,Massive不希望像1代1.3版本以前一样,非电工类定位的玩家和电工一样依赖甚至过于依赖技能。只有技能强度足够,才能启动技能插件的效果,为技能带来提升。
这个改动的目的算是踩到点子上了。然而,就像上面我所说的,2代虽然设计目的很明确,但实际上,基础机制和数值系统更适合玩家打短距离的阵地战,换言之,适合那几种被干掉的1代的技能。
而角色天赋的取消却又逼着玩家打运动战,而且也让PVP变得没什么意思。天赋系统算得上是1代比较出彩的点,角色自带四个天赋效果,不同的组合也让一样的配装有所区别。
2代取消了这个系统,对PVE伤害蛮小,但对PVP的玩法伤害极大——具体是怎么伤害了PVP玩法,且听下回分解。
像IGN的编辑德斯汀·勒伽利认为《全境封锁2》只是在前作1.8版本的基础上动刀,但IGN毕竟是IGN,大家懂的都懂,区别还是蛮大的,像是一个框架下的两款不同的游戏。
今天主要和大家聊了聊2代机制和技能体系的改动,更多地在于科普和分析2代新的系统,那么下一篇和大家讲讲装备、游戏内容、PVP,还有最有意思的,也是最有育碧特色的内容:各种各样的bug。
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登录入口
宝可梦属性克制表2024最新,18种属性克制关系
王者荣耀排位巅峰赛荣耀战力加分公式规则2024
魔塔50层攻略隐藏道具图解,魔塔50层详细图文攻略
美国zoom动物仙踪林详情介绍
重装机兵攻略隐藏物品图文详解,战车具体位置
推荐几款超污的手游游戏,6个很污的养成类游戏
希尔薇攻略
原神主c排行2023,4.2目前各系最强主c角色排名
action对魔忍
动作游戏
2233盒子
其他游戏
oppo助手2.0
其他游戏
touchitrikka
益智休闲
qq飞车测试服
赛车竞速
青云纪事
角色扮演
泰拉tmodloader
其他游戏
菜菜音乐盒
其他游戏
迷你世界老版本0.44.2版本
模拟经营
极乐园
聊天交友
湖北农村商业银行
金融理财
51品茶
交友约会
极乐园paradise
聊天交友
丝目
社交聊天
七点工具箱
工具应用
酷狗输入法(搜狗输入法)
常用工具
shopee东南亚跨境电商
境外购物
日本大阪usj
生活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