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分宝:值得大家信赖的下载网站!

所在位置:首页 > 攻略资讯 > 龙吟剑攻略(剑士职业操作技巧分享)

龙吟剑攻略(剑士职业操作技巧分享)

时间:2023-05-28 14:27:48来源:互联网

    1。灭吴九术

    吴王夫差虽然把勾践放了回去,但依然处处提防他。按吴、越两国当初的议和协议,吴王留给越国的地盘只有区区百里,不到原先疆域的十分之一:西起周宗(今绍兴凉帽尖),东至炭渎(今上虞曹娥江),南到会稽山,北至杭州湾,总人口不过十几万。即使勾践发奋图强,一时也难有作为。

    勾践怀着万分羞愧的心情,回到越国都城——诸暨。他想到的头一桩事便是祭禹。一路上越国百姓山呼“越王”,为勾践回国道贺。见到有那么多的老百姓来迎接自己,勾践不由心头一热,两行热泪滚滚而下——越王已成孤家寡人,一无所有,只有民心可恃了。

    祭祀完毕,勾践对范蠡说:“孤往昔自恃越国强势,刚愎自用,妄开战端,以致兵败,逃亡于会稽山上,哀乞求和。不仅自己受辱蒙耻,也辱没了列祖列宗,对不起越国百姓。今日归国,地不过百余里,民不过二十万,没有强大的军队,也没有坚固的城防。故此,孤尊重先王之意,想把都城迁于会稽山中,以求立国树都,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范蠡回道:“以前臣主张在会稽山中建城,是为了据险抗吴,如今已无此必要。大王要立邦建都,不仅是为了摆脱吴国的控制,还要为长远谋划,理应把国都立于平坦易行之域,据四通八达之地,否则不利于将来成就霸业。”

    “霸业”二字十足地激励了越王,他听取范蠡建言,由他选址修建越国新都。范蠡本着立国树都之旨,在原建的勾践小城外修筑大城(今绍兴越城区)。公元前489年,大城竣工,其周长二十里七十二步,设有陆门三个、水门三个,这个大城就是后来的绍兴城。因为由范蠡主持修造,所以后人一直称它为“蠡城”。

    范蠡还在卧龙山巅修建了飞翼楼,即望海亭,楼高十五丈,登楼可以北眺钱塘江滨,对吴国的军事行动进行监视和侦察。

    蠡城是水乡泽国,四面环水,内河纵横交错。范蠡从交通、防御、拓展的战略需要出发,以匠心设计建成,后人称其“负卧龙山脊,面秦望(秦望山,在绍兴平水镇),带鉴湖,玉架天柱,诸峰环峙左右”,得山水之利而无旱涝之忧,能攻易守而基业可据。

    为了加强新都城北面的防御,范蠡又在浙江南岸的城山下(今杭州滨江街道附近)修建了一座军港,称为固陵,是都城的北面门户。

    范蠡随即奏报勾践:“臣之筑城,上应天,下合地,已显出昆仑之象。”越王听后非常兴奋,马上告庙临朝,这一年正式迁都会稽新城,人们又称蠡城为越城。

    /从两度奇相到东方商圣:范蠡传第四章节事图强誓伐吴/勾践自吴归越以来,兴国强兵的心情非常迫切,屡召群臣议事。对群臣所献计谋,只要用得上的,几乎不加考虑就欣然接受,并立刻付诸实施。然而,在勾践心急如焚之际,那些大臣却显得气定神闲、不慌不忙。勾践看不到他们兴国复仇的紧迫感,好的建议也越来越少,这使他极不满意。因此,他把范蠡、诸稽郢、皋如、冯同、若成、舌庸一干大臣召集在一起,专门讨论强国伐吴之事,文种因公事去了旧都诸暨,暂时缺席。

    勾践开门见山地说:“孤获辱受耻,上愧周王,下惭晋楚,幸蒙群臣献高计良谋,使孤返国修政,富民养士。但这些日子,报仇雪耻之言渐息,这是为什么?”群臣皆默然,无言以对。

    勾践仰天叹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孤亲蒙奴虏之厄,亲受囚隶之耻,归越之后,任贤使能,期在伐吴。今日征询群臣,众卿却三缄其口,何故如此?”

    群臣面面相觑,但依然无人提出可行的建议。范蠡曾陪勾践事吴三年,同甘共苦,深谙勾践的迫切心情,上前直言不讳奏道:“大王,臣子们的任何计谋不是从天而降,亦非神仙恩赐,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的进展,大臣们都有一个认识过程,还要有深思熟虑的阶段。哪位臣子也不愿意把半生不熟的策略献于大王之前。”

    越王道:“那么,孤欲求兴国之计,还要再等吗?等多长时间呢?”

    范蠡答道:“以臣拙见,文种大夫有治国安民之德智。几年代政,文大夫已熟悉越国诸事,定然胸有成竹,请主公与他深议,必得强国复仇良策。”

    勾践道:“很好。孤正想找文大夫请教。”

    于是,勾践依范蠡之言,等文种回来,专门召见文种和范蠡二人详议。勾践对文种说道:“孤知文大夫一向腹有良谋,又与范先生是莫逆之交,志同道合,甚至政见、计策也趋于一致。今天请务必敞开心怀,畅言心中真正的强国之策。”

    文种不紧不慢地回道:“想强国兴越,报仇灭吴,臣倒是有九术可行,大王愿听否?”

    勾践听了十分振奋,说道:“孤殚精竭虑,苦思冥想,但心中依然迷惑,愁不思饭,耻不安眠,所盼者正是大夫的详策啊。”

    文种言道:“第一,尊敬天地,事奉鬼神,以求得他们的保护;第二,以厚礼赠送吴王,用大量财物贿赂吴国大臣,以博得他们的欢心;第三,高价买进吴国的粮食,使吴国国库空虚,满足吴民的贪欲,使吴国民众疲弊;第四,向吴王夫差赠送美女,用以迷惑他的心志,扰乱他的谋划;第五,赠送吴国能工巧匠、精木良材,为吴王修建宫殿,耗尽他们的国力;第六,抬高其谀臣的地位,使其居功自傲、麻痹大意;第七,抑制、分化吴王的谏诤之臣,让他们自相残杀;第八,使越国国富民强,准备锐利的武器装备;第九,训练精锐、坚强的军队,乘敌人疲弊之机攻之。凡此九术,大王暗自牢记心中,不可与外人道,灭吴来日可期。”

    勾践听完,顿觉心明眼亮,其中几条因过于简略,正待细询时,文种接着说:“此九术,有几项已秘密付诸实施,比如采葛织布、铸造武器、遍选美女,其余诸项随事态发展,也将陆续施行。但同时也需要大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凡此九术,必须严格保密,万一走漏风声,让吴王夫差察觉出任何蛛丝马迹,我越国必将大祸临头。”

    越王喜不自胜,连连赞叹:“说得好,说得好。文大夫的考虑周到又全面,孤总算有了方向。”

    范蠡在一旁,见文种说完,他才接着说:“虽然可依照文大夫的计策损灭吴国,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越国现在须蓄势待机。等到越国国力强盛之时,天道就会发生逆转,大王乘势伐吴,不仅必灭吴国,还将登上诸侯霸主宝座。因此,光着急没有用,要做好充分准备,不到有十成把握,决不要轻举妄动。此番不同前次,初次忍辱蒙耻,尚有存活余地,而此次万一失败,夫差会以十倍仇恨、百倍疯狂加以报复,到时我越国的社稷、宗庙将从历史上永远消失,那将是万劫不复的大悲剧。”

    勾践略微颔首表示认同。文种的九术前几条基本都在削弱吴国实力,但真正兴越还要靠越国自身,而且向吴国赠送大量礼品和向吴纳贡也要消耗越国财力,因此强越才是当前要务,于是他又请教范蠡振兴越国的具体方法。范蠡进一步阐述他们的长远计划。

    这套计划的关键之举包括经济、社会和军事三方面。

    第一,发展经济,增加人口,增强国力。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没有雄厚的国力,根本谈不到打败敌人。文种、范蠡特别强调农作物和其他物资生产的重要性。他以富国为宗旨,奖励耕织。范蠡还建议勾践亲耕、夫人亲织,以为越国民众作表率,并告诫“不乱民功,不逆天时”。

    文种、范蠡都主张以农为主,并提倡多种经营。“民以食为天”,国家一旦粮食匮乏,极易引起民心动荡,怨声四起。因此,范蠡长远计划的首要任务是解决粮食问题。他号召全国官民,垦草创邑,辟地植谷。扩大耕种面积,在山地平原种植各种谷物,能围垦的湖泊河汊都种上稻子。与此同时,植桑麻,养蚕织葛,并发展养渔业和畜牧业。

    为了增加越国人口,勾践颁行了一系列繁衍人口、奖励生育的法令:壮年男子不准娶老年女子为妻,老年男子只能娶老年女子为妻;女子十七岁不嫁、男子二十岁不娶,就要追究他们父母的罪责;孩子出生,官家派郎中去守护和伺候;生下男孩,赏给黄酒两壶、狗一条;生下女孩,则赏给黄酒两壶、猪一头;生下双胞胎的,官家供给食品;生下三胞胎的,官家派供乳母;嫡子夭折,免除其父三年的劳役;庶子夭折,免除其父三个月的劳役。对那些鳏寡病弱者,勾践命官府直接把他们养起来;四面八方投奔到越国来的贤才志士,必定在庙堂受到勾践隆重的迎迓;流浪的年轻人,总能遇上勾践满载食品的船只为他们提供接济。

    第二,颁行亲民措施,力求社会稳定。文种、范蠡告诫勾践要“施民所善,去民所恶”,协调内部关系,“内亲群臣,下义百姓”。勾践按照两位大夫的建议,常亲自去慰问病人和孤寡老人,附近百姓家如有丧事,勾践也亲自前往吊唁。一段时间后,越国境内那些孤苦无依的人均能温饱无忧,拥护爱戴越王的人越来越多。

    第三,秘密扩军,全民备战。越国有制造兵器的传统,尤其善于铸剑,各地有不少铸剑名家。范蠡派人暗中拜访铸剑名家,并将他们分散安置在隐蔽的秦望山中,铸造大量利剑、长戈,隐藏起来以备战时使用。同时他十分重视军队训练,设计了一套训练士兵的方案。为提高士气,增加战斗力,组织了敢死队,并设以最高金额奖励。

    越国的政策还规定,男女达到一定年龄后,必须接受军事教育,参加常规军事训练;又按战争需要,把全体国民按军事编制组织起来,派战斗经验丰富的军士去当教官,指导老百姓熟悉军事,使用兵器。年轻人必须学会搏击以及骑马、射箭、列阵与冲锋等实战技术。

    勾践把军事备战方面的事委托给范蠡,又把国内政务交给文种主持。他自己白天到各地体察民情,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晚上回城后,不住宫殿住民房。他睡在稻草上,还从房梁上吊下一只苦胆,每天早晨起来就尝尝苦胆之味。

    此后,越王勾践行事处处谨慎,“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钟鼓”。他心中时时燃着一把复仇之火,有时候这把火把他烧得无法安眠,可他清楚,眼下还不能让这把火旺起来,否则将给他和越国带来灭顶之灾。所以,无论环境多苦,心中多痛,他都得忍。时机不成熟,小不忍则乱大谋。

    吴国还在时刻在监视他的举动,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勾践为了警醒自己,除了卧薪尝胆,还想出各种办法“自虐”,史载:“勾践迫欲复仇,乃苦身劳心,夜以继日。目倦欲合,则攻之以蓼;足寒欲缩,则渍之以水。冬常抱冰,夏还握火,累薪而卧,不用床褥。”

    然而,越国仅靠这区区百里的地盘,想要实施灭吴的复兴计划,无疑是痴人说梦。作为这个计划的策划者和实施者之一,范蠡感到困难重重,他请求勾践:“大王,越吴之间,实力悬殊,现在咱们想要胜过吴王,必须让他再归还我们一些土地,我们才有施展腾挪的空间。以臣看来,为今之计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莫若给吴王送礼。”

    勾践点头认同,他对自己的臣子说:“据孤所知,吴王夫差喜欢穿华丽的衣服,又喜欢拿上好布料赏赐妻妾。既然他有此好,我越国之山林盛产葛,使人采之,织成细布,献之于吴,以求夫差欢心。趁此时求他退还越国一些田地,并放松对越之警惕,众卿以为如何?”群臣纷纷表示赞同大王的提议。于是,勾践便下令国中男女皆入山采葛,又令心灵手巧之女精心织成布匹……

    过了几天,勾践又对群臣说:“吴王还喜欢养宠物,尤其喜欢白鹿。孤听说在城外二十九里处有座鹿池山,山上有白鹿出没,孤想派人养些猎犬去抓几只白鹿来献给吴王,讨他欢心,如何?”“鹿乃祥瑞之物,若送到吴国去,必能讨得吴王欢心。”众臣附和。

    又过了几天,勾践又说:“吴王还很喜欢游猎,因而收藏了不少马鞭。孤听说城外三十五里处有座六山,山上出产良竹,若派人去这山上采竹,制些马鞭献给吴王,来讨他欢心,如何?”群臣依然没有异议,他们认为既然吴王好之,那就投其所好。

    这些消息传到吴国,夫差听后非常得意。他还听说,勾践食不重味,衣不重彩。他以为这是勾践小心翼翼、保持低调、不惹恼他甚至讨好他的表现,高兴之余,他赏给越国一片地。反正荒地有的是,越人开垦耕种后把耕种得来的作物上供吴国就行。随后,他赏给越国的土地越来越多,同时对勾践的监视也渐渐放松。

    当时越国上下都以复国为己任,无论老幼妇孺,都重担在肩。流传至今的《采葛妇歌》便鲜活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吴、越两国的关系,为后世人留下无尽的启示:

    葛不连蔓棻台台,我君心苦命更之。

    尝胆不苦甘如饴,令我采葛以作丝。

    女工织兮不敢迟,弱于罗兮轻霏霏。

    号絺素兮将献之,越王悦兮忘罪除。

    吴王叹兮飞尺书,增封益地赐羽奇。

    机杖茵蓐诸侯仪,群臣拜舞天颜舒。

    我王何忧能不移,饥不遑食四体疲。

    2。全民皆兵

    得到更多土地和人口后,范蠡的首项工作就是发动群众,实行全民皆兵制。凡十五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男子无论参不参军,都是军人,妇孺老少都是预备军人。然后,从其中挑选精壮者组成“特种部队”,根据未来作战需要,授以专门的技能。

    在以后近三年时间里,范蠡几乎踏便了越国的每一寸土地。他的坐骑是一匹雪白骏马,只有四蹄之上约一寸的地方有墨漆一般的黑毛,故而这匹骏马名曰“白玉骢”。每日清晨,白玉骢由越城南门奔驰而出,扬起一路尘土。大路两旁,绿树成荫,骏马过后,带来一股疾风,吹得树叶作响。

    范蠡骑着白玉骢沿江而下,这一天来到姑蔑,迎面横着一座不高而峭的凤凰山。范蠡经过询问,知道这里又叫徐山。这里的人,是从很远的徐国(今徐州一带)迁移而来。徐国和姑蔑一样,都曾是夏、商的封国,国君称为“子”,国家不大,然而毕竟是王室的一支。后来,朝代更迭,东周以来,天子暗弱,诸侯并起。一些大的诸侯国不断吞并周围的附庸小国。徐国一度在偃王治下声势显赫,曾经令三十六个附庸小国一起来朝拜。连周天子都听说了徐偃王的声名,于是命令楚庄王前去讨伐。楚国和吴国联合出兵,偃王为了避免百姓受战争的祸害,不得不弃国而逃。跟随他一起出逃的有几千子民,他们一起来到越国和姑蔑交界的凤凰山,用重金贿赂越王和姑蔑国的君主,自此在这里长久地定居下来。因为地方太小,人数又多,他们就在山上开凿石室,作储存粮食、居住等用途。其图腾由“余”和太阳鸟组成,从偃王一代代传下来,因为这里都是徐国人,这里也就被叫做“徐山”了。

    听着徐人的历史,看着徐山中的建筑,范蠡叹道:“真是了不起啊——真想不到,这里还有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他得到允许,上山参观,徐山百姓在山里挖出了数十个石室,纵横分布,大的可以容纳数千人,小的也可以容纳百十人。从外面根本看不出山里面是空的。石室间相互勾连,声音相通,而人不能通行。石室分工也不尽相同,有的储存粮食,有的召开会议,有的作为祭祀之用。如果不是范蠡亲眼所见,真难以想象,人们是如何以惊人的毅力和高超的技巧在石山上开凿出这么多的石室来。

    “天地造化,越国终于有了世上最好的隐秘兵营。”范蠡参观完,暗暗预测:“看来,这真是上天赐福,我越国练兵强国、称霸诸侯无忧矣!”

    由于吴国不允许越国拥有军队,而且不时派人查看,所以一切要进行得非常隐秘,此处绝不能让吴国人探知。范蠡奏明越王,计划将二十五岁以下精壮青少年全部集中在此秘密训练,分批教导,首批少年军有五千人,以后逐年增加。勾践大悦,着令范蠡迅速征召青少年甲勇,又令文种、诸稽郢、冯同解决军粮军备,即使让王公大夫节衣缩食,也要确保军需不缺分毫。

    随后,范蠡对勾践说:“大王,根据我越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灭吴绝非三五年之事,必须从长计议。军事方面,我们还要做三项准备:第一,采挖优等铜铅,铸造宝剑;第二,修整铠甲、打造有攻击力的舰船,长期备战;第三,广招武林高手,教习专门技能,提高我军甲士的武艺——这三件事做好了,我军当可与吴军一决雌雄!”

    因为吴、越两国相隔钱塘江、吴淞江、太湖等诸多河流湖泊,免不了要打水战,需要制造大量战船,因此范蠡又在越国广招工匠。他首先想到了造船师徐竺。范蠡命人在城山下盖起巨大的工棚,派徐竺等一大批能工巧匠为越国打造战船。吴国的战船大部分也是由徐竺设计的,他在吴国战船的基础上做了些改进,同样把战船分为艅艎和三翼两大类。

    艅艎包括楼船和桥船,多用来作旗舰,指挥作战。三翼即大翼、小翼、艨艟三种,大翼一般长十二丈,宽一丈六尺,可容纳二十六名战士和五十名棹手,船的头尾处有三人专职掌握航向,整编制为九十一人。如果五十名水手同时操桨,大翼也可快行如飞。大翼上层立戈悬剑,树帜擂鼓,兵士戴盔穿甲,使戈射箭;下层的划桨手奋力划长桨,各自向对方猛冲。难以想象,战场上的大翼作战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小翼和大翼结构相同,只是规格略小;而艨艟则更快,它船体狭长,首尾配有铁甲,主要用于撞击敌船。越国还有一种特殊的戈船,上建戈矛,四角都垂挂装饰物。

    在招募工匠建造战船的同时,负责士卒训练的冯同和诸稽郢将军向范蠡反映,越国懂得行军布阵、具有水陆作战指挥能力的将才太少,而有高深军事谋略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范蠡甚感头痛,练兵该从何处练起?训练出来的士卒该怎样适应对吴作战?如何适应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对多国作战?范蠡左思右想,仍不得其法,他心事重重,听说南林一带有不少高人隐士,便跨上白玉骢从越城出发,飞奔向南。

    天姥山在越国南端,是一片原始山林,又被越人称为“南林”。远远望去,那绿色屏障一望无际,穿岩之峰高耸苍茫。进得山中,可闻虎啸狼嗥,猿啼声声。范蠡骑马穿梭在南林的密林之中,林外虽是艳阳高照,而林中却阴凉潮湿。

    因林子太密,范蠡下马脱去官服官帽,把马系在乌桕树上,然后步行入山。他以剑开路,艰难前行。夫椒战败后,越王的宝剑被悉数收入吴国,如今范蠡手上所持是当初欧冶子赠给范蠡的一把无名之剑。范蠡见林中一道道山泉汇成小溪,仿佛一条白色绸带,在阳光下光影闪烁流向远处,顿觉景色清幽静美,不由得驻足欣赏。

    过了半晌,原本从树叶间穿过的太阳光线倏然消失,随即林间变得烟雾蒙蒙,白纱似的轻雾在范蠡身周弥漫开来,迟迟不散。范蠡曾在深山老林待过,深知自己已处在危险之中——没有人能抵御瘴气的侵入。尽管他使出屏息运气之法,也只能抵挡片刻,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快逃离。就在范蠡欲转身离开时,忽闻一声猿啼,范蠡心中一紧,随后只觉得身侧寒光一闪,直刺向他的后颈。尽管范蠡剑术高超,但此刻他只来得及拔剑出鞘,连转身都来不及。

    范蠡猜想对方是有备而来,小心说道:“这位高手……在下范蠡,无意冒犯。”对方沉默很久,才开口说道:“别妄动,把你的剑丢过来。”

    范蠡听得身后之人说话声音稚嫩、清脆,判断此人并不是歹人,便把剑向身后递去。

    “这把剑怎么会在你手里?”声音逐渐坚实起来,仿佛磬乐,掷地有声。范蠡听出是个年轻女子的声音,不禁有些惊讶又有些疑惑。

    “此乃欧冶子大师所赐,难道你熟悉此剑?”范蠡想趁发问时转身,却发现自己的双腿已经不听使唤了。

    “你可是越王勾践的臣子?”女子收回她的剑。范蠡的脖子上有雾水滴落,耳边伴随着低沉的龙吟声,这正是传说中的“剑鸣”。他正要回答,突然身子一软倒在地上,瞬间失去了意识,他中了瘴气之毒。

    次日早晨,范蠡从昏迷中醒来。他不知身处何处,但心里依然记着昨日昏迷前那把发出龙吟之声的利剑。这时,走过来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女,面容俊秀,眼睛幽深如墨,薄唇高鼻,身姿婀娜。她走近范蠡,微微一笑道:“你醒了?好在中毒不深。”

    范蠡欠身道:“多谢姑娘活命之恩。不知姑娘是何人?这里是何地?”

    姑娘答道:“此地为南林,山中人皆称我为南林处女。”

    范蠡心头一阵狂喜,因为他早已听闻南林处女是一位神秘的剑术师。但他没有想到剑术如此高超的南林处女竟是一位年轻貌美的曼妙女郎。他问道:“不知那把剑何在?”

    南林处女从床榻边拿出一把剑递给他,说道:“这是我父亲的剑,为何落在你手里?”

    范蠡问的并不是自己的剑,急着问道:“姑娘剑法精妙,手中宝剑也不俗,不知姑娘的宝剑是何来历?”

    南林处女答道:“小女子使的是家父欧冶子的绝世剑作。有人称之‘含光’剑,也有人称‘无影龙吟’剑。”

    “原来姑娘是铸剑大师欧冶子之女,大师近来可好?姑娘方才说龙吟剑是绝世剑作,难道大师他……”

    没等范蠡说完,南林处女便怒道:“家父已经去世,是吴王命人杀了他!我定要用这龙吟剑杀了吴王,为家父报仇!”

    “欧冶子大师去世了?”范蠡惊愕不已,回想起当年欧冶子对王者之剑的言论,宛如昨日,历历在目。他感叹道:“大师乃绝世之才,竟不能安享天年,吴王罪孽深矣!”伤怀之余,他安慰南林处女:“姑娘不要太伤心难过,大师的英名后人必将世代铭记。大师的仇也是越国的仇,我们一定会报。”

    南林处女听范蠡说要帮她报仇,便问道:“你究竟是什么人?手中有我父亲铸造的剑,如今又说越国要报仇,莫非你就是家父曾提起过的范大夫?”

    “你猜得没错,在下范蠡正是越国掌兵大夫。此次进山专为寻觅奇人异士而来。姑娘的剑术高妙绝伦,出招之迅疾,令在下措手不及。不知姑娘是否愿意随在下下山,为越国效力?”范蠡诚恳殷切地望着南林处女。

    南林处女本打算单独刺杀夫差,所以一直苦练剑技,务求在吴王宫的重重守卫下刺杀夫差一击成功。如今范蠡请她到越国,打乱了她的计划,她略想了想,点头答应。单独刺杀夫差,危险性极大,如果她盲目前去,不仅不能为父报仇,自己很可能也会命丧当场。如果背靠越国,击败夫差的希望就大了许多。

    下山中途,范蠡寻到自己的白玉骢。二人正要上马,突然从林中窜出一位老者,拦住了他们。老者打量了一下南林处女,说道:“姑娘,听说你剑术高超,老夫想与你切磋一番,可否赏脸一战?”

    南林处女说道:“老丈特意寻来,小女子不敢不应战,请。”

    老者看了看四周,随手折下一竿竹,去除末梢,留一竹竿,说道:“为免误伤,老夫以竹为剑。”

    南林处女不慌不忙,示意范蠡退到一旁,拿起老者扔在地上的竹梢。老者见状,面有怒容,仗竹剑刺向南林处女,南林处女飞速躲开,让了三招后以竹梢扫向老者。老者顿感力道强劲难敌,向上一纵,飞身远走,犹如一只白猿,长啸一声,再不见踪影。范蠡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他是懂剑之人,知道老者剑术不凡,然而若不是南林处女相让,老者走不完三招。如此,他更加确定南林处女剑术已登峰造极。

    范蠡带着南林处女来到越城,面见越王。勾践仔细打量南林处女,只见她面容姣好,漆黑的头发垂到腰下并不挽起,身穿葛布短袍,脚穿一双麻鞋,实乃一弱不禁风的女子。勾践以为范蠡识人有误,略显不屑之色。但他转眼看了看范蠡,发现范蠡神色肃穆,一本正经地看着自己。他的态度稍有转变,随口问她:“孤闻汝善剑,果有其事?”

    南林处女不卑不亢地说:“回大王,此事不假。婢女生长在深山老林之中,自幼练习剑术,也略通剑道。”

    勾践有些疑惑,又问道:“难道剑术与剑道有所区别吗?”

    南林处女答:“回大王,剑术讲究招式,而剑道重原理和阵势。”

    勾践听南林处女说略懂剑道之法,甚是欣喜。他接着问:“不知你所学何种剑道,又师从何人?”

    南林处女答:“婢女乃是自创剑道,并不为他人所知,也未曾师从何人。婢女好剑击之道,多年来练之不休,习之不歇,无师自通。”

    勾践见此女谈吐不凡,气质高傲,绝非一般女流之辈可比,心中暗暗懊悔方才轻浮,但表面不动声色,他继续问道:“依女侠看,你的剑道有何长处?”

    南林处女答:“婢女的剑道讲究门户阴阳,不能门户皆开,要开门闭户,阴阳配合。静若草木,动如惊虎。动作与神意要合一。遁逃时要像太阳那样看着近,实则遥远;躲闪折返则要像兔子一样灵活……婢女的剑道可以一当百、以百当千。大王若不信,可以临阵一试。”

    “好!”勾践大声说道,“越国最需要的就是以一当百、以百当千之人。孤亲自挑选十名越国勇士,与你一战。”

    次日,勾践在城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剑术比赛。勾践从卫队中挑出十人,他们高大威武,训练有素,而且都经历过实战,可谓越军中百里挑一的勇士。南林处女手持一柄长剑,站在他们中间,气定神闲,两眼直盯剑尖。

    比武一开始,十个勇士以两人一组轮番进攻,来势凶猛,南林处女左抵右挡,稳健防守,气息丝毫不乱。倒是勇士们一个个大叫着,狮吼虎扑。然而不一会儿,勇士们气力耗散过半,攻势渐弱,南林处女立刻翻身回旋,连续出击,快如闪电。在人们眼花缭乱之际,四组勇士败下阵来。最后一组正要出击,南林处女喊道:“打住!你们干脆十人一起上吧。”

    十个勇士愣了一下,见勾践示意,立刻摆出一个进攻阵势,逼向南林处女。南林处女淡淡一笑,扔掉手中的长剑,“哗”的一声从腰间拔出一支软剑,只见她手腕一抖,在寒光闪耀间低沉的龙吟声随之而出,如弓弦骤颤。人们看不清剑的形状,只见一条“游龙”在勇士间飞梭,势如疾风骤雨,将他们手中的剑纷纷打落在地。她使用的并非剑锋,而是用了剑身的震颤弹力。如果这些勇士是真正的敌人,只怕他们手腕都已是重伤。

    勾践万没想到一个小女子竟身怀如此绝技,着实让他大开眼界。他连声惊呼“善,善,甚善!”激动之余,又赐南林处女名为越女,并盛赞她的剑术天下无敌。比武之后,越女被派往徐山,教授少年军剑法。

    在徐山受训的少年军中,有一个名叫雨来的弓弩手,十五六岁,臂力惊人。能使一张超大的弩,此弩一般人很难拉开,其射程更是超出普通弓弩所射距离两倍以上。范蠡饶有兴趣地问雨来,这种技能从何处学得。雨来说,他家是猎户,常偷学一位“仙人”的弩法,仿弩机而制成。据说这位“仙人”叫陈音,隐居在南林。

    于是,范蠡再访南林,继续拜访奇人异士。

    在南林山阴,有一座别致的小院背山而建,这里便是陈音的家。范蠡寻访到此,见院前流过一条潺潺小溪,清澈见底。溪旁栽种了几株枫树,红枫落叶片片飞舞,洒满一地,显得南林秋意更浓了。

    陈音本是楚国人,因为杀人避祸,隐蔽在越国南部山林中,此后看破红尘,淡泊名利,终生研习射道与射术。在山中,他与虎豹共居,与狼狐为伴,渴了饮泉水雾露,饥则食野果鸟兽,虽已年近六旬,但鹤发童颜,精壮如中年。范蠡找到陈音,自我介绍一番后,便向他求教造弩之术。

    陈音看出范蠡的急切之心,笑问道:“范将军,可知道弩的来历?”范蠡一时语塞,摇了摇头。

    陈音说道:“我听说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生于古之孝子。远古之民朴实,饥食鸟兽,渴饮霜露,死后用白茅相裹,投于山中。有孝子不忍心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做弹守望,后又有弓。于是就出现了一首远古歌谣,唱道‘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意思是砍断竹子,接起竹子,做成弹弓,飞出弹丸,射中猎物,冲上前去吃其肉!到神农皇帝时,先民们弦木为弧,剡木为矢,立威四方。其中有一人名叫弧父,生在楚国的荆山,生下来便没再见过父母,习用弓箭,所射必中。后来他将其道传于羿,羿又传于逢蒙,逢蒙传于琴氏。因为诸侯互伐,弓矢不能制服,琴氏就将弓横过来放置于臂,施设机枢,以外力将箭射出,名叫弩。琴氏将此技传于楚三侯,楚从此世世以桃弓棘矢防御疆土。我的先祖,曾受道于楚,已历五世。技术日臻成熟,凡弩所向,鸟不及飞,兽不及逃。”

    “原来如此。”范蠡叹道,“听前辈一席话,着实长了见识。”他一边寒暄,一边思索陈音讲这番话的目的。而陈音似乎也看出了他的心思,说道:“人老了,话就多。范将军涉远光临,应当不是来听我讲这些陈年旧事的。”

    范蠡站起来作了一个长揖,索性直接坦白:“今日越国蒙难,欲请前辈出山,不吝赐教,将如此精妙绝伦的射术用于兴国安邦,前辈留名青史,才算不辜负这一身才华!”

    陈音见范蠡态度诚恳,沉吟片刻,说道:“祖先用箭用弩,起始是为了孝,后为了生存所需和保卫本国疆土。如今越国艰难,老朽可算半个越国人,要我出山传授弩术也不是不可以,但需承诺我三个条件,你可答应?”

    范蠡躬身施礼,说道:“前辈请讲。”

    “弓弩原为狩猎获取食物而制,如今竟变成了杀人凶器,所谓甲兵者,乃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所以老朽的第一个条件是我的制弩术、射弩术须由我亲自挑选徒弟传授,不能交由尔等滥用。”“这是自然。”范蠡毫不犹豫地答应道。

    “第二,不可对楚国使用此术。楚国是老朽母国,弩术也来源于楚国。如今列国争霸,时而结盟,时而对战,风云诡变,将军须答应老朽,若有一日越楚为敌,老朽制作的弩机不可对准楚人。”“只要有范蠡在越一日,越国绝不对楚国开战。”范蠡应道。

    “第三,老朽在这片山林生活得甚为惬意,不管越军情况如何,老朽每年要在这片灵山秀水中待上两个月,任何人不得打扰。”

    “只要前辈肯传授弩术,这些都不是问题。”就这样,陈音随着范蠡前往徐山。

    勾践听闻陈音的本领,在一临时校场亲自召见陈音,也见识了陈音制作的弩机。

    “老丈,此弩机有何特长?”勾践练过射箭,但对弩较陌生,他很真诚地向陈音发问。

    陈音说:“弩机的好处显而易见。其一,弩机张弦依靠机械的力量,所以比拉弓时间短,而且节省体力,能在同样的时间内射出更多箭矢,从而弥补弓箭射程较短的缺点;其二,弩机有瞄准器具望山,比弓箭射得更准;其三,弩机有分铢刻度,可以调整发箭的距离,灵活性好于弓箭。不比弓箭手,还需要长时间的拉弓训练。”

    勾践亲自拿来一张弩机放在左臂上,又问陈音:“是否还有更具体的射术?”

    “射箭的要领在于,身体像戴着夹板一样挺直,脑袋像放着禽卵一样平稳,左脚放在前面,右脚横放,左臂好像身上的分枝,右臂就像抱着婴儿一样。举起弩来,瞄准敌人,把心收敛,屏住呼吸,箭同气一起发出,等到心平气和、精神安定、杂念俱消、去止分离的那一刹那,右手拨动弩牙,左手全然不知,全身各部分接受不同的指令,这就是正确的持弩发射法。”陈音边说边指导勾践摆出正确姿势。

    陈音说:“发射时要自然放松,瞄准后就连续发射。弩有不同的重量,箭也有不同形制,目标的远近高低须分辨得分毫不差,这就是发射的要领。”

    勾践初试射弩,一连三箭皆中,十分欣喜,当即任命陈音为水陆两栖步卒的教头,在新都城东郊外教士卒们学习射术。

    这一系列工作完备后,范蠡的建军蓝图已基本形成——从越国的国情出发,打造一支具有鲜明特色的队伍。兵不在多,而要精,其中少年军要成为一支战斗力强、反应快、善突袭的精兵;未来的水师全部从受过陆战特训的士卒中挑选,将超越吴国的水师陆战队;建立配备骑兵和弩机的车驾部队,既能快速反应,又能远距离作战。

    相对而言,掌政大夫文种的工作则需要更长时间的准备和积累。好在越国境内的锡山、铜牛山锡矿丰富,并不缺少制作兵器的原材料。但铸剑大师欧冶子已去世,文种不得不把风胡子从楚国请到秦望山。风胡子虽然没有像欧冶子那样铸造出太多名剑,但他把冶炼技术又提高了一个层次——炼铁。铁的熔点高于铜、铅、锡,用铁铸成的剑,其刃更锋利。数月后,他便铸造出千余把作战铁剑。

    越国大量制造兵器,除了炼制利剑外,还制造了大批戈、戟、弓弩、箭镞及铠甲等攻防武器。为了伐吴,范蠡还设计了一种专用武器——铩,这是一种长矛,由铍演变而成,主用于水兵。同时,铁不仅用于制作军事武器,还被制作成很多农具及日用工具,便利了农业生产,使越国的农业转为精耕细作,有了较快发展。

    3。美人妙计

    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尽管越国的所有备战工作都做得很隐秘,但吴国依然探听到一些风声,并几次派人来越国查探情况。不过,在通信工具、交通工具落后的时代,在越国边境的蛮荒之地,所有侦察都十分困难,吴国探报没有得到太多的军事信息。

    尽管如此,勾践及一班大臣还是处处小心,极力搜寻吴王喜欢的古玩奇珍,连续不断地献给吴王当贡品。美人计是“灭吴九术”之一,文种又从全国选了众多美女送给越王勾践和王后季爰审视。

    越王勾践看后,说:“这些都是妙龄少女,孤不好抉择,干脆找王后来看看吧。”

    王后季爰一看,微微蹙眉,说:“文大夫在楚国也曾见过宫中妃嫔,较之如何?真正的美人不外乎三点:第一,相貌娇美,身材匀称,线条、身段要正;第二,才艺俱佳,会吹会弹、会唱会跳;第三,行为端正,举止言行有大家风范。以这三点来看,哪位可算作美女呢?”

    既然这些美女都不符合,那就从头再来。范蠡猛然想起了一个美女聚集之地——苎萝。其实,搜罗美女本是文种分内之事,可范蠡想起了苎萝村,便鬼使神差地来到这里。从越旧都诸暨南门沿浦阳江(若耶溪)往西南走数里地,可见一峰峦,翠秀玲珑,山腰的红粉石色如胭脂,那便是苎萝山。

    时值阳春三月,范蠡跨过一道山坡和几处田园,来到一个屋舍错落有致、花香鸟语的村落。范蠡放眼四望,只见阡陌相间,禾田丰茂,路旁树高遮阳,气息清凉宜人,他一时被美景迷住了,好久才回过神来。他信步来到一条小溪边,举头又见山上桃花殷红,林木为之尽染,山峦为之红遍,这里的一岭一水、一花一草有如画境,令人沉醉。范蠡心里不由得涌起一种特殊的情感。五年前,他入越之初,“南巡”后第一次经过这里时,在桃林迷路,巧遇一位美若仙子的姑娘,如今她该出落得更加亭亭玉立了吧。

    他下马沿着浦阳江又走了半里,看到前面有一处天然石台,几米宽的石台有如白玉雕成,溪水清澈见底。他在溪边俯身洁面,正要起身时,一个少女的水中倒影摄入他的心魄,仅这水中一瞥,就足以让他心动神驰。愣了片刻,范蠡抬眼看向石台边,只见那少女头上挽着双环发髻,鬓角斜插木簪,明眸潋滟,流盼生辉,挺翘琼鼻下的樱唇粉嫩欲滴,身姿婀娜,有如垂柳迎风。范蠡正要出声询问,那女子却已姗姗而去,她走在前面,还不忘悄悄回头看了范蠡一眼。她的眼神让范蠡认定,此女就是施夷光。范蠡本想追上去,可是一时之间却不知道怎么开口。难道他要坦白把她送到吴国侍奉吴王夫差的计划?他怎么说得出口!

    当初文种提出用美女麻痹吴王意志时,他并没有觉得不妥,他清楚夫差的品性,文种此计不失为一道良策。所以他亲自来苎萝村选人,可是再见到施夷光,他立刻悔恨交加,将如此国色天香送给夫差,他实在是不舍,不舍啊!

    范蠡悻悻然回到蠡城,直奔文种府上,那里有楚国的屠苏酒,心情烦闷时两人相约喝上两杯,可开怀,也可解思乡之情。他到文府时,文种正在会客,相熟的家仆便把他领到文种书房。他百无聊赖之余,随手拿起一策木简,一个名字赫然映入他的眼帘,是的,正是施夷光。他数了数,木简上一共二十二人,事情再明白不过,这是一份即将送往吴国的越国美女名单。

    文种送走客人来到书房,看见范蠡正拿着那一策木简,表情凝重,问道:“范大夫,怎么了?”

    范蠡猛一回神,看着文种,问:“文大夫准备如何处置这名单上列举的女子?”

    文种疑惑地看着范蠡,说道:“和以前一样,先由王后过目挑选,再送去学才艺,然后送往吴国。”

    范蠡心里泛起一阵苦涩,他早该想到,以施夷光的美貌迟早会入选。文种看他神色沉重,试探着问道:“这里面有范大夫的故交吗?”

    范蠡指着施夷光的名字,说道:“数年前,一面之缘,今日偶得惊鸿一瞥,实为绝世美貌。”

    文种一眼看透范蠡的心思,意味深长地说:“范大夫若想留下此女……”

    “不,不,”范蠡下意识地拒绝,“在下绝没有这么想,只是为此女可惜,要离国去服侍夫差那样的人,焉能不神伤?”

    文种听罢,拍了拍范蠡的肩膀,淡淡地说:“我越家女儿,个个都可惜。”说完,抬手拿起笔将施夷光的名字划掉,说道,“范大夫既与她相识,不如当面跟此女说清楚,而后送到王后那里,总好过士兵们拿着诏令去她家找人。”范蠡沉默以对。

    第二天,范蠡乘一叶扁舟而来,远远地听见一个女子的歌声,如仙乐飘飘,悠扬婉转又哀怨悱恻。“苎萝苎萝春已暮,浣纱浣纱泪成河。黄丝绵绵绕青竿,白云依依逐绿波。日浣夜织奈何苦,月贡岁纳剩无多。何日得为奴家衣,越吹伴我舞且歌……”

    范蠡急忙驱舟至石台,弃舟登岸,看到唱歌的女子正是前一日遇见的施夷光,上前施礼道:“在下范蠡,几年前曾与姑娘有一面之缘,还记得姑娘姓施,为了与东边同姓人家的姑娘区别开来,乡人们都称姑娘为西施,不知在下说的姑娘记得否?”

    西施微微一笑,神情中略带几分羞涩:“怎么不记得,昨天小女子就认出了先生,倒是怕先生不记得我。听闻先生做了越国的掌兵大夫,不知今日驾临苎萝村有何要事?”

    范蠡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只好转移话题:“我听姑娘歌声哀婉,不知因何事在此发愁?”

    西施敛起笑意,不无沉痛地说:“不是未亡人,亦非丧至亲。只为破国日,无处托哀情!”

    范蠡听了不觉心头一震,原来三年前的今日越国被吴国打败,全国蒙耻。他心里思忖道:“一个身在江湖之远的弱女子,却将国恨时时记在心头,难不成她果真是上天为越国选定的救国之人吗?”

    五年前,年仅十二岁的施夷光就对青年范蠡印象深刻,昨日她再见范蠡,几乎一眼就确定他就是六年前那位帮她捞起罗纱的公子。今日相见,西施心里暗想,这是命定的缘分,她看着范蠡一时失了神,连罗纱随水漂走都没有发觉。范蠡也凝望着西施,西施的美貌和含情脉脉的双眸剧烈冲撞着他的心神,让他几乎忘了此行的目的。两人在对视中都不愿将目光移向别处。

    也不知过了多久,范蠡才回过神来,他避开西施的目光,神情黯然地说道:“姑娘,可曾听说文种大夫要挑选越国美女前往吴国一事?”

    西施听后脸色陡变,踉跄后退一步。范蠡连忙上前扶她,西施抬手拒绝。选美一事传遍了各村落,她也担心这事会落到自己身上,可昨日见到范蠡的那一刻,她以为自己还有另外一种命运。

    范蠡低下头,不敢再看西施的眼睛。西施看着范蠡惭愧内疚的神态,幽幽地说道:“越人当为越国牺牲,我只恨没有生为男儿身,不可以上阵杀敌。”

    范蠡看向西施,说:“可惜越国女儿能做的事,越国男儿做不了,否则,我范少伯甘愿替你挡下所有灾祸。”

    西施惨然一笑:“先生的话我铭记在心。我问先生,是否非去不可?”范蠡点了点头。“我若宁死不去呢?”

    范蠡叹道:“姑娘休说气话,我知道你会去,身为越人,但凡有一分复国的希望,都要尽全力去做,你自然不会例外。”

    “先生知我,我也算无憾了。”西施坐在溪边石台上,怔怔地望着溪水,过了许久,才又说道,“先生,我还有再回到若耶溪的一天吗?”

    此话刚一入耳,范蠡鼻子一酸,险些落泪。他站在西施近旁,看着面前的汩汩溪水,语气坚定地说:“我会接你回来!”

    苎萝村有“双璧”——西村的西施和东村的郑旦。西施艳丽,郑旦清雅,两人都是绝代佳人,也都在文种的名单之上。

    当西施和范蠡在若耶溪畔谈心时,郑旦也在和她的心上人东戟作别。两人本计划年尾成亲,结果一纸诏令迫使两人劳燕分飞。东戟不舍,郑旦倒很坚决,她的父亲死于那场夫椒之战,如果真有机会报父仇,又有什么不舍的?再说,国家有令,也不容她不舍。

    王后季爰审视面前的二十二位美女,看到西施和郑旦时,终于满意地点了点头。她筛掉七个姿色平庸的,留下十五位,然后亲自教她们宫廷礼仪。

    文种大张旗鼓地从各地选美,他以给吴王选美为由,将嘉兴、萧山以东,浦阳江以西及南林以南的大片土地从吴王手中要了过来,越国因此得到封地八百里。

    文种在更大范围征召美女,其中以诸暨、萧山居多,包括陈娟、知春、喜凤等人。尽管这些名字在历史长河中已无可考,但彼时的她们正值青春岁月,或妩媚,或纤巧,或窈窕,或丰腴,或桃面含嗔,或娇羞忸怩,或楚楚动人,或热情如火,但她们都无法超越西施和郑旦。连勾践见了,也连连称颂两人为人间仙子,可遇不可求。

    所有选出来的美人,按照王后季爰的要求,又经过几次考选,最后留下二十人,被送至土城,派专人教她们宫廷礼仪、步履行态、音乐舞蹈等。

    教成后,众美人上殿,向越王和各位大臣施礼。各位大臣在朝堂上齐声奏道:“我等身为人臣,不能为国排忧解难,惶愧难当,众美人,请受我等一拜!”他们都想趁机一睹绝色美人的芳容,只有范蠡心里酸涩无比,有苦难言。

    唐朝的王轩后来写诗道:

    当时计拙笑将军,何事安邦赖美人。

    一自仙葩入吴国,从兹越国更无春。

    一日,文种向范蠡转达王后季爰的担忧,说:“这挑选的所有女子中,唯西施最出色,只是她自入选后,愁眉不展,从未笑过。虽然这样无损她的美貌,但王后担心她这样将来会惹怒夫差,反倒对越国不利。”

    范蠡皱眉,思索半天,问文种:“文大夫是想让我去劝劝她?”

    文种注视着范蠡,说道:“我猜她已经对你用情至深,若一再如此,她将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夫差暴躁易怒,又好美色,他若见到西施,一定会百般宠爱,可是一旦发现西施的心不在吴国,不在吴王身上,后果……”

    范蠡无奈地点头,说道:“这些我都明白,你可委派其他人去劝说,可我不能去,对她而言,远赴吴国已是勉强为之,若我再去劝她取悦吴王,对她就过于残忍了。你我皆是男子,复国无策,囿于现实,不得不借女儿家之势,至少……”范蠡想起以美色迎合吴王是文种的建议,觉得话说得过于尖刻了,音量立刻低下去,“至少不要逼得太紧。”

    文种听了范蠡的话,脸上有些不悦,但还是体谅范蠡的心情,他说:“看来足智多谋之人也为情所困。若不是西施容貌出众,无可替代,愚兄一定玉成你与她的这桩情事。你的心思愚兄明白,我将亲自禀明王后,由她亲自开导西施。近期,你尽量少去土城,免得牵动她的情思。”

    范蠡点点头,他狠下决心疏远西施,把不知所起的情种搁在心中一个没有阳光的角落,不让它继续发芽生长。

    时隔数月,范蠡回越城向越王禀报练军情况。刚要出淮阳宫,文种叫住他并告知“西施病了”。他说:“自西施进了土城,就一直郁郁寡欢,饮食不思。前些日子又受了风寒,现正卧病在床,人也消瘦了许多。”

    范蠡心中时刻压抑的一缕情思顿时化作万千个不忍,他强作镇定,低声对文种说:“文大夫,让我去看看她。”

    文种叹了口气,说:“自古‘情’这一字,最难解。本以为她对你是情窦初开,毕竟你们只有两面之缘,如今看来,我竟低估了你们之间的情意。”

    范蠡苦笑着说:“我和她,重逢时也是分离时,注定无缘。”尽管他有一些思想准备,但见到西施时,还是吃了一惊。几个月不见,病中的西施消瘦了许多,神情萎靡,双眸深深凹陷下去,眼中充满哀愁,全然不见昔日的活力。

    西施幽怨的眼神深深刺痛了范蠡,碍于郑旦在场,他不便过多表露,只是深情地望着西施,眼神中藏了万语千言。

    西施和范蠡对视着,两行泪珠无声滑落,她迅速转过脸去。郑旦看两人眼神中情思缠绕,悄悄离开了房间。

    范蠡走到西施床边,缓缓说道:“我自小跟高人学习治国之术,自认胸中有几分韬略,即便越王入吴为奴仆时,我也从未看轻过自己。但自从在若耶溪再遇见你,我就明白自己有多无能,多渺小。在国内大选美女送入吴宫,是文大夫跟越王早就定下的灭吴大计,我无力更改,也不能质疑,因为这是一条胜吴的捷径。眼下越已国不像国,年年向吴国纳贡,君主蒙羞,百姓受苦,君臣别无他法,只得出此下策。不过我今日向你立誓,有朝一日一定带领越军打败吴国,把你接回若耶溪畔。”

    西施始终不说话,但心里已起了微妙的变化。

    范蠡继续说道:“无论如何,你要保重。”西施仍旧不语。

    “你若实在不愿去吴国,我去求王后开恩,或许……”

    范蠡话未说完,西施幽幽地说:“先生莫去,你我都身不由己,被心中的执念所累,但这毕竟是个人的选择,既然选择了,我会信守承诺的,只恨没有早日与先生相见……”说到这里,泪珠从眼角滚落下来。

    范蠡轻轻坐在床沿,紧紧握住西施的双手,他饱含柔情地说:“你放心,我永远不会放弃你!”

    西施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这种感觉令她晕眩。半晌,范蠡才轻轻松开手。

    到了中秋节这一天,范蠡又专程来看望西施,诉罢衷肠,范蠡问她最近在练什么。西施回答:“练琴多一些,有时也练练舞。”范蠡便说:“让我听听你弹琴吧。”

    西施领范蠡来到琴房,范蠡找个地方坐下,静静地看着西施。她今日穿了一身月牙白的衣衫,更衬得皮肤白皙,眉如远山含黛,目如秋水横波,光洁的额头、挺直的俏鼻、丰润的嘴唇……范蠡心想,西施如此之美,或是吸取了苎萝山和若耶溪全部的灵秀精华而孕育的。

    西施弹完一曲,抬眼看范蠡望着自己出神的样子,不禁嫣然一笑。这一笑让范蠡心神荡漾,他稳住心神,说道:“你已弹得很好了,能把心中悲喜通过琴声表达出来,进步真快。”

    西施起身说:“大人何不也弹一曲,看小女子能不能听出点韵味。”

    范蠡笑着坐过来,开始抚琴。不知不觉间,天色渐暗,明月东升,月光适时地照进窗子,在空旷的琴房中洒下一地银辉,也给范蠡的琴声加了一层缠绵空幽的味道。

    范蠡弹了一首楚地的民谣,琴声悠扬而婉转。西施情不自禁起身,随着韵律翩然起舞,摇曳的舞姿在清澈的月光中更显灵动,让人惊叹月宫的仙子翩然而至。随着范蠡流水般的琴声,西施越舞越快,到后来张开双臂、仰头望月飞快地旋转,月牙白的外衣飘起,轻薄的内衫紧紧贴在身上,美妙的曲线尽显无遗。

    这时,“嘣”的一声脆响,琴弦断了,琴声戛然而止。原来范蠡在抚琴时看着舞动的西施,不禁心潮澎湃,手指间不觉加重了力道。西施并未察觉琴声停止,她陶醉其中,依旧在旋转舞动。范蠡站起身,一伸手拉她入怀。

    西施意犹未尽,在他怀里娇喘吁吁,她的胸部剧烈地起伏着,此时粉汗淋漓,她双眼迷离地看着范蠡。范蠡只觉得心跳加速,强烈的欲望从心底涌来,一浪强过一浪,让他再也无法抑制,热烈地吻上了西施的双唇。西施含羞,轻轻闭上了双眼,脸上现出两朵红晕……

    一年后的一个秋日,越城北门外的西小江(今钱清江)上,数艘凤舟扬帆待发。随着一阵鼓声、几通号鸣,一群美人拥簇着另一群美人出了越城,其中有绝代佳人西施、郑旦、陈娟等人,她们是第三批送往吴国的美女。闻讯赶来的乡亲们纷纷上前,有的捧上水果,有的送上点心,一份份薄礼寄寓了乡亲们一片片深情。一位从苎萝山赶来的乡亲送给西施一包泥土,说:“这是姑娘家门口之土,望姑娘不忘故土,好生收藏,保一世平安!”西施再也按捺不住满腔的离愁别恨,捧着那包泥土,两行热泪簌簌而下。

    不久,船队沿西小江而下,经固陵、钱塘江,远去吴国。范蠡一直将船队送至固陵城外,江面上水雾迷离,船队渐行渐远,无论是西施眼中的范蠡,还是范蠡眼中西施的身影,都越来越模糊。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手游排行榜
  • 手游新品榜
  • 软件排行榜
  • 软件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