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分宝:值得大家信赖的下载网站!

所在位置:首页 > 攻略资讯 > 子不学断机杼孩子教育科普(培养良好习惯提升学习效果)

子不学断机杼孩子教育科普(培养良好习惯提升学习效果)

时间:2023-05-15 14:42:26来源:互联网

  “昔孟母,择邻处”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我们都知道“孟母三迁”的育儿故事。但是,我们是否理解了这十二字真言背后的真正寓意呢?

  “不学习母慈子孝,一学习鸡飞狗跳”。这个几乎会出现在每一个家庭中的狗血画面,证实了我们对这十二字真言的理解,仅仅只停留在了表面。

  我们在“昔孟母,择邻处”方面,做得甚至比孟母更好。可我们的孩子却还是不能像孟子那样的热爱读书。

  谈到学习这个问题,相信我们很多父母都会感到头痛、闹心、无助、迷茫。我们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了一堆的大道理,可孩子就像是自带了一个屏蔽器,听不进去半句。

  “恨铁不成钢”让我们恨得牙根直痒痒。这种感觉,我们是否会觉得有些似曾相识呢?

  在我们小的时候,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有你们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那时我们还太小,不知道什么是有用。有用带给我们的,显然没有玩带给我们的快乐来得更直接。

  随着我们踏出校门,步入社会。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老师口中的“有用”带给我们的实际收益。繁忙的工作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父母们的艰辛。

  于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父母的复制品,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长大后也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面对不爱学习的子女,我们也开启了父母那喋喋不休的教育模式,偶而会对孩子恶语相向,甚至有时还会对孩子大打出手。我们丝毫没有发觉自己的行为给孩子造成的伤害。

  这就是我们和“孟母”之间的差距。

  “昔孟母,择邻处”。孟母的三次搬迁,其实是想告诉我们“孟子贪玩”的事实和“孟母自省”的育子思想。

  我们都知道在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孟母觉得墓地附近安静,希望儿子一边缅怀自己的父亲,一边用功读书。这样将来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于是,她带着年幼的儿子一起搬到了丈夫的墓地附近。但是,她却忽略了年幼的儿子还只是个未经世事的孩子。父亲的过世在小孟子心里,或许只是觉得父亲没有回家。

  搬到墓地附近后,小孟子经常看到送葬的人。好奇的天性让他跟在送葬人群的身后,效仿他们哭哭啼啼地走来走去。

  未经世事的孩子对一切未知事物感到好奇。我们无法把孩子从他们的童话世界中强行拉到我们的成人世界里。就像我们无法让他们在一夜之间就快速长大。

  孟母没有指责走在送葬人群身后的儿子,觉得是自己选错了地方。于是,孟母又带儿子搬到了集市附近。小孟子又学起了集市中揽客的商人,在大街上大声地吆喝。

  有时我们觉得的好,并不是孩子心中觉得的好。

  对于生活而言,谁不是一边尝试一边成长呢?可当孩子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时,我们就把教育中的挫败感,通过愤怒统统转移到了他们身上。这会让孩子更加叛逆和厌恶学习。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孩子不学习,逃课了,我们会怎样?我们会做到孟母那样,对孩子不责备、不数落、不打骂吗?

  很显然,这就是我们和孟母之间的距离。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是不允许女子进入学堂的。孟母作为一个目不识丁的单亲妈妈,在窘迫的生活环境下,却能把孩子培养成受众人敬仰的——“亚圣”。

  而在学历方面、物质方面都略胜一筹的我们,却又为什么无法把孩子培养成才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孟母的育子心经,看看她是如何把孟子培养成才的。

  “子不学,断机杼”

  父亲过世后,孟子和母亲的生活来源,只能依靠母亲日以继日地辛苦织布来勉强度日。

  当小孟子看到集市上的生意人卖货时,他也想学会卖货技巧,把母亲辛辛苦苦织出来的布,卖上一个好价钱。

  有时我们总觉得孩子顽皮,竟做些让我们生气的事儿。可我们却从未问过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

  林肯曾说过:事实上,教育便是一种早期的习惯。

  孟子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成就,一方面是因为母亲为他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母亲让他产生了学习意识,并养成了读书习惯。

  孟母没有责备在大街上吆喝的儿子,她再一次把家搬到了学堂旁。希望儿子会在“近朱者赤”中热爱上读书。但顽皮是小孩子的天性。玩和学习,如果让孩子选择,孩子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就选择前者。

  当小孟子逃学回来时,孟母正在织布。她知道如果没有让儿子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那做什么都只是徒劳。所以,她没有讲一句大道理,也没有打骂儿子一下。

  她选择了当儿子的面把织布机的梭子弄断。对儿子说:“你学习,就像我织布一样。梭子断了,织了一半的布,无法再继续。半途而废,只能一事无成!”

  小孟子或许不懂得什么叫一事无成。但母亲的做法,让他知道了:第一,母亲确实很生气。第二,不学习的严重性,就相当于断了梭子的织布机,意味着断了母子二人的生活来源,而自己和妈妈也将会被饿肚子。不学习,那么自己以后也将会饿肚子。

  从此以后,小孟子开始了用功读书,成为了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孟母正是遵循着“养不教,父之过”的信念,在教育儿子的道路上,一直做着换位思考,一直在用儿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正确教育、引导他。

  小孩子,其实是很简单。他只在乎他所在意的东西。

  如何从我们觉得,转变成让孩子觉得的真正的教育——这才是古人要带给我们的育子理念。

  • 热门资讯
  • 最新资讯
  • 手游排行榜
  • 手游新品榜
  • 软件排行榜
  • 软件新品榜